学校背景
地区
南区
宗教
天主教
就读学生性别
女
创校年份
1975
学校费用
资助种类
资助
中一 | - |
中二 | - |
中三 | - |
中四 | - |
中五 | - |
中六 | - |
中一 | - |
中二 | - |
中三 | - |
中四 | $320 |
中五 | $320 |
中六 | $320 |
学校设施
学校师资
教育文凭人数百分率 | 70% |
学士人数百分率 | 100% |
硕士、博士或以上人数百分率 | 30% |
特殊教育培训人数百分率 | 5% |
教师年资0至4年百分率 | 58% |
教师年资5至9年百分率 | 9% |
教师年资10年或以上百分率 | 33% |
学生班级
班级 | 班数 |
---|---|
中一 | 3 |
中二 | 3 |
中三 | 4 |
中四 | 4 |
中五 | 4 |
中六 | 4 |
总数 | 22 |
语文及教学
1. 本校重视学生语文发展,按教育局语言微调政策推行英语教学及英语延展课程,更因应学生英语能力不停提升,学校于2021年开始把所有高中理科科目改用英文作为教学语言,部分学科如数学、地理、经济、企业管理及会计科均有英文组别,让修读学生容易衔接大学课程;2. 致力营造英语学习环境,全校广播主要以英语为主,并聘用多名以英文为母语的英文教师外籍教师。学校设有英语角,每星期规定初中学生参与活动,巩固英文能力。除中文科、中国历史科及普通话科外,其他学科会和英文科合作,推行跨学科活动,让学生认识更多英文词汇,阅读英语材料,为高中及未来升学巩固基础;3. 为能力稍逊的学生设有学习巩固班;安排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联校英文辩论比赛、英语话剧及公开演说等活动;4. 中文科设有戏剧融入语文课程,提高学生的中文水平;5. 定期举行境外学习团,包括内地姊妹学校、美国、新加坡、英国等地,让学生能有善用两文三语的机会。
本校上下学期均设有统一测验及考试各一次,以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。又大部份科目采用持续性评估,如:课堂表现、学习历程档案、专题研习、家课及小测等方法,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进度。学校利用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表现,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适时的支援。
学校致力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及创意思维,跨学科语文委员会推动跨学科英文课程的推展,营造全校英语学习的环境;加强数理科及创新科技教育的发展,并聘用港大及中大的专业团队或教授作为顾问,与数理学科合作,提升教学效能及积极培育具有潜能的学生;各学科因应学科的特色引用不同的教学法,积极及持续优化教学法。优化上课时间表,设立“学习反思时段”及星期五的全方位学习活动时间,让学生得到均衡的发展。本校又会透过不同的联课活动,如全方位学习日、境外文化交流活动、制服团队及每年举办的开放日等,扩阔学生的视野。本校同时重视其他学科的发展,愿意投入资源,配合各学科的课程改革,学科成绩表现理想。
申请入学
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学位申请。本校参加中学学位分配办法的统一派位(适用于2024 年9月升读中一)。
本校一贯注重学生均衡发展,以下所示为自行分配中一学位收生的准则:
1. 学业成绩 (40%) 2. 课外活动 (30%) 3. 面试表现 (30%) 4. 操行等第B级或以上
本校为中一新生举行“中一新生家长日”及“暑期英数衔接课程”,让她们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及本校课程;开课举办“中一探索潜能日营”及“中一团队训练营”,强化正能量,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提升对学校的归属感。本校注重学生身心发展,中一至中五级学生留校午膳后会参与各科组的不同活动,享受校园丰富多采的生活,所有学生亦须参加“学校体适能奖励计划”,又于课馀参加不同兴趣班、义务工作及联课活动,建立健康正面的人生观。
其他资料
本校致力培育学生品德,令使自发向善、自爱自律、自我挑战,并勇于承担责任。我们期望学生透过实践,敦品励学,充实人生,贡献社会。
1. 本校校风纯朴,著重培育学生品德,营造“培德是我家”的关顾文化。另设有多项计划帮助学生融入校园生活及建立正确价值观,如“培德义工队”、“小良伴计划”、“柏姬达奖励计划”等。近年积极推动学生社区活动,例如与香港仔坊会合作“培坊长者学苑”、与区内长者推动跨代共融的精神;
2. 每年举行开放日活动,让不同能力的学生能各展所长,并凝聚学生团结精神,如“绿满培德齐送暖”环保活动、“珍情”怀旧活动、创业巿集营商活动及创意活动日等;
3. 全校采用训辅合一方法支援学生成长,恩威并施,营造和谐校园;
4. 积极参与义工服务,常设义工团队超过100人,培养学生同理心和关爱精神。
5. 在活动外,更于各科目课程中渗进价值观教育元素,致力培育学生品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