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背景
地区
中西区
宗教
基督教
就读学生性别
男女
创校年份
1968
学校费用
资助种类
资助
中一 | - |
中二 | - |
中三 | - |
中四 | - |
中五 | - |
中六 | - |
中一 | $240 |
中二 | $240 |
中三 | $240 |
中四 | $390 |
中五 | $390 |
中六 | $390 |
学校设施
学校师资
教育文凭人数百分率 | 84% |
学士人数百分率 | 100% |
硕士、博士或以上人数百分率 | 68% |
特殊教育培训人数百分率 | 38% |
教师年资0至4年百分率 | 28% |
教师年资5至9年百分率 | 8% |
教师年资10年或以上百分率 | 64% |
学生班级
班级 | 班数 |
---|---|
中一 | 3 |
中二 | 3 |
中三 | 3 |
中四 | 3 |
中五 | 3 |
中六 | 3 |
总数 | 18 |
语文及教学
学校努力营造丰富的校园语境,为学生提供以两文三语沟通的氛围。由本年度开始,学校推动英文科课程改革,逐步迈向国际级水平,初中课程引入初中托福试的元素,高中则把托业、雅思等元素和考试融入课程中,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及照顾他们升学需要。除了编制内的全职外籍英语老师,本校调拨额外资源,增聘多一位外籍英语老师,共同协助设计及推动英语活动,亦会额外聘请教师及专业人士到校开办英语课程;英语室活动、网上英语学习平台、英语辩论工作坊及英语大使计划等,皆受学生欢迎。本校多次获教育局优质教育基金津贴,推行中、英文科学习计划;又与大学合作,为学生设计校本英语课程及辅助学生以英语学习科学及数学科,成效理想,所研发成果同时延续下去。初中的中、英文科采用小组教学/协作教学,部份数学科及科学科组别以英语为主要学习语言,或以普通话上中文课。本校亦设有普通话正规课程,课馀普通话活动。同时,学校按学生能力设普教中、英语学习数理科科目;其它科目亦辅以英语延展教学活动,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进度,循序渐进地增加英语授课的时数,教授英文辞汇或教材,以装备学生以英语修读高中学科及使用英语学习教材。于高中级,学生已有中、英语文能力基础,为配合学习进度,学生可选择修读以中文或英文所教授的部份学科科目。
注重持续性及进展性评估。每年考试两次、统一测验两次,著重平时表现,并采用多元评估模式。
学校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待以发展的潜能,故此著重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学习能力和目标,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,发挥潜能。为切合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,在课程及学习活动的设计上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差异,一方面巩固基础,另一方面发展资优潜能。课堂上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技巧,并根据学生的年级、能力差异及个别需要剪裁及增润课程;辅以小组教学、课后学习班、暑期班及教育专业机构提供的资优课程。深化笔记学习技巧及电子学习,推动混合学习模式,让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面授课堂所学的知识和能力,更借此强化课堂师生互动及学生网上自学习惯。透过课堂研究,加强教师专业发展,组织学习社群,专业交流。
申请入学
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学位申请。本校参加中学学位分配办法的统一派位(适用于2024 年9月升读中一)。
中一自行分配学位收生主要考虑申请人的学业成绩(45%)、操行(20%)、面试表现(30%)、及与本校联系(5%),并会参考申请人的课外活动表现。
为新生举办迎新活动及提供关顾,帮助同学尽早适应中学生活和由儿童期进入青少年期的转变,配合学生个人特质以发挥其所长。中一开课前有中学生活适应课程、学术及体艺衔接课程。七月中及八月底举办中一家长日,十月下旬亦安排了中一家长重聚日,让家长多了解子女的学习及校园生活。其他计划包括有“大哥哥大姐姐”计划、“一人一乐器”计划、“留校午膳”计划、学习支援计划及体适能计划,以全方位支援学生在校园生活、学习、社交、课外活动、服务、健康及个人成长方面的需要。
其他资料
提供基督教全人教育,著重学生德、智、体、群、美和灵性六方面的培育;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天赋与能力,提升个人素质,发挥所长,服务社群,荣耀上帝。
本校对学生品格及学养发展极为重视,训辅工作采用全校参与模式,两者相辅相成。全校采用双班主任制,并设班主任课,以全面关顾同学需要。全校老师因应学生的成长,设计及推行适切的训辅活动,并透过讲座、训练营等不同活动作发展性及预防性工作,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,营造互相尊重,朴实纯良的校风。
本校藉著每周的早会讲道、宗教科及其他学科的价值教育,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,持守严谨校风。故此,本校同学守规有礼,喜爱校园生活,对学校有归属感,尊敬师长,朋辈融洽,学校更屡获“关爱校园”荣誉,多年来得到同学的喜爱及家长的信赖。而教育局外评报告亦赞扬本校校风淳朴,学生领袖、学长及学会干事具责任感及服务精神。
本校亦重视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,从初中起已给予学生筹组活动的机会及提供不同的培训。此外,本校学生有不同机会参与朗诵、舞蹈、戏剧、合唱团、管弦乐、运动等不同范畴的校内及校外活动和比赛,借此发展不同潜能,学生在学术、体艺各方面均屡获殊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