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背景
地区
东区
宗教
不适用
就读学生性别
男女
创校年份
1969
学校费用
资助种类
资助
中一 | - |
中二 | - |
中三 | - |
中四 | - |
中五 | - |
中六 | - |
中一 | - |
中二 | - |
中三 | - |
中四 | $340 |
中五 | $340 |
中六 | $340 |
学校设施
学校师资
教育文凭人数百分率 | 96% |
学士人数百分率 | 100% |
硕士、博士或以上人数百分率 | 46% |
特殊教育培训人数百分率 | 52% |
教师年资0至4年百分率 | 18% |
教师年资5至9年百分率 | 26% |
教师年资10年或以上百分率 | 56% |
学生班级
班级 | 班数 |
---|---|
中一 | 5 |
中二 | 4 |
中三 | 5 |
中四 | 4 |
中五 | 5 |
中六 | 4 |
总数 | 27 |
语文及教学
本校主要采用英文为教学语言(详情请参阅2023/24及2024/25学年开设科目资料),以增强学生的英语能力及为将来升学作好准备。除聘有一位外籍英语教师,本校并透过英语校园及相关的奖励计划、英语嘉年华、阅读计划、中国文化周、演讲比赛、校际朗诵节、歌唱比赛等活动,致力落实“两文三语”政策。
本校设有持续评估机制评定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、家课及专题报告。同时,每学期每科测验一至两次。中四至中六选修科亦安排短测。中一至中五每学年有两次期考,中六则只有一次期终试。另外,本校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课业及测考调适,更客观地反映他们的学习成果。
学校透过不同的活动及教学模式,达至学生的均衡发展。每年每科除订定课程大纲、教学程序及全年工作计划外,亦设计各类型的学习活动,因材施教,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及发展共通能力,并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培养自主自学的精神。
初中课程为通才教育,新高中课程容许学生选修不同科目,提供多元化的科目组合,配合学生的不同兴趣及未来升学计划。学生可透过网上阅读平台,在校内及家中阅览各类书籍。学校举办特色的阅读活动,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。各科均备阅读材料作辅助教学之用。
申请入学
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学位申请。本校参加中学学位分配办法的统一派位(适用于2024 年9月升读中一)。
中一自行分配学位收生准则:学生的教育局成绩次第(50%)、
面试(20%)、小四至小六上学期的奖项(20%)与课外活动及服务(10%)。
*学生须于最近的成绩表中获取乙级操行或以上。
中一新生注册后会举行中一新生亲子迎新日及迎新活动,使新生及其家长对本校有进一步的认识及为新的学习阶段作准备。另外,暑假期间亦会举办衔接课程、全人发展工作坊及各类体育活动。
学生填写健康申报表,令学校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。另外,学生可参与卫生署的健康服务计划。家政科协助学生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。体育科老师除了鼓励学生多做运动,每学年会为学生量度身高及体重,评估他们的体格发展。
其他资料
提供优质教育,启发学生之逻辑及创意思维、灌输正确之道德观、锻炼体魄及意志、培养公民意识,藉以塑造学生成为博学能干、尽责守礼、仁人爱物之青年。
透过经常性的集会、德育讲座、课外活动等,使学生明事理、守规矩,并切实执行校训,维持纯朴的校风。各科组推行不同的活动以落实健康校园的理念。中一及中二设副班主任以加强对学生的支援。升学及就业辅导组协助学生解决选科及升学问题。另外,学生辅导组及驻校社工全力帮助有需要的学生,校方同时亦推行“朋辈辅导计划”,由中四学生协助中一同学克服个人在适应学习环境、学业及交友上的困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