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校背景
地區
中西區
宗教
基督教
就讀學生性別
男女
創校年份
1968
學校費用
資助種類
資助
中一 | - |
中二 | - |
中三 | - |
中四 | - |
中五 | - |
中六 | - |
中一 | $240 |
中二 | $240 |
中三 | $240 |
中四 | $390 |
中五 | $390 |
中六 | $390 |
學校設施
學校師資
教育文憑人數百分率 | 84% |
學士人數百分率 | 100% |
碩士、博士或以上人數百分率 | 68% |
特殊教育培訓人數百分率 | 38% |
教師年資0至4年百分率 | 28% |
教師年資5至9年百分率 | 8% |
教師年資10年或以上百分率 | 64% |
學生班級
班級 | 班數 |
---|---|
中一 | 3 |
中二 | 3 |
中三 | 3 |
中四 | 3 |
中五 | 3 |
中六 | 3 |
總數 | 18 |
語文及教學
學校努力營造豐富的校園語境,為學生提供以兩文三語溝通的氛圍。由本年度開始,學校推動英文科課程改革,逐步邁向國際級水平,初中課程引入初中托福試的元素,高中則把托業、雅思等元素和考試融入課程中,提升學生英語水平及照顧他們升學需要。除了編制內的全職外籍英語老師,本校調撥額外資源,增聘多一位外籍英語老師,共同協助設計及推動英語活動,亦會額外聘請教師及專業人士到校開辦英語課程;英語室活動、網上英語學習平台、英語辯論工作坊及英語大使計劃等,皆受學生歡迎。本校多次獲教育局優質教育基金津貼,推行中、英文科學習計劃;又與大學合作,為學生設計校本英語課程及輔助學生以英語學習科學及數學科,成效理想,所研發成果同時延續下去。初中的中、英文科採用小組教學/協作教學,部份數學科及科學科組別以英語為主要學習語言,或以普通話上中文課。本校亦設有普通話正規課程,課餘普通話活動。同時,學校按學生能力設普教中、英語學習數理科科目;其它科目亦輔以英語延展教學活動,按學生的學習能力及進度,循序漸進地增加英語授課的時數,教授英文辭彙或教材,以裝備學生以英語修讀高中學科及使用英語學習教材。於高中級,學生已有中、英語文能力基礎,為配合學習進度,學生可選擇修讀以中文或英文所教授的部份學科科目。
注重持續性及進展性評估。每年考試兩次、統一測驗兩次,著重平時表現,並採用多元評估模式。
學校相信每個學生都擁有待以發展的潛能,故此著重幫助學生建立自我學習能力和目標,讓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,發揮潛能。為切合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,在課程及學習活動的設計上兼顧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差異,一方面鞏固基礎,另一方面發展資優潛能。課堂上教師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和技巧,並根據學生的年級、能力差異及個別需要剪裁及增潤課程;輔以小組教學、課後學習班、暑期班及教育專業機構提供的資優課程。深化筆記學習技巧及電子學習,推動混合學習模式,讓老師可以幫助學生鞏固面授課堂所學的知識和能力,更藉此強化課堂師生互動及學生網上自學習慣。透過課堂研究,加強教師專業發展,組織學習社群,專業交流。
申請入學
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。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(適用於2024 年9月升讀中一)。
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主要考慮申請人的學業成績(45%)、操行(20%)、面試表現(30%)、及與本校聯繫(5%),並會參考申請人的課外活動表現。
為新生舉辦迎新活動及提供關顧,幫助同學儘早適應中學生活和由兒童期進入青少年期的轉變,配合學生個人特質以發揮其所長。中一開課前有中學生活適應課程、學術及體藝銜接課程。七月中及八月底舉辦中一家長日,十月下旬亦安排了中一家長重聚日,讓家長多了解子女的學習及校園生活。其他計劃包括有「大哥哥大姐姐」計劃、「一人一樂器」計劃、「留校午膳」計劃、學習支援計劃及體適能計劃,以全方位支援學生在校園生活、學習、社交、課外活動、服務、健康及個人成長方面的需要。
其他資料
提供基督教全人教育,著重學生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和靈性六方面的培育;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天賦與能力,提升個人素質,發揮所長,服務社群,榮耀上帝。
本校對學生品格及學養發展極為重視,訓輔工作採用全校參與模式,兩者相輔相成。全校採用雙班主任制,並設班主任課,以全面關顧同學需要。全校老師因應學生的成長,設計及推行適切的訓輔活動,並透過講座、訓練營等不同活動作發展性及預防性工作,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,營造互相尊重,樸實純良的校風。
本校藉著每週的早會講道、宗教科及其他學科的價值教育,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,持守嚴謹校風。故此,本校同學守規有禮,喜愛校園生活,對學校有歸屬感,尊敬師長,朋輩融洽,學校更屢獲「關愛校園」榮譽,多年來得到同學的喜愛及家長的信賴。而教育局外評報告亦讚揚本校校風淳樸,學生領袖、學長及學會幹事具責任感及服務精神。
本校亦重視培養學生的領導才能,從初中起已給予學生籌組活動的機會及提供不同的培訓。此外,本校學生有不同機會參與朗誦、舞蹈、戲劇、合唱團、管弦樂、運動等不同範疇的校內及校外活動和比賽,藉此發展不同潛能,學生在學術、體藝各方面均屢獲殊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