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校背景
地區
油尖旺區
宗教
不適用
就讀學生性別
男女
創校年份
1977
學校費用
資助種類
資助
中一 | - |
中二 | - |
中三 | - |
中四 | - |
中五 | - |
中六 | - |
中一 | - |
中二 | - |
中三 | - |
中四 | $340 |
中五 | $340 |
中六 | $340 |
學校設施
學校師資
教育文憑人數百分率 | 75% |
學士人數百分率 | 100% |
碩士、博士或以上人數百分率 | 54% |
特殊教育培訓人數百分率 | 20% |
教師年資0至4年百分率 | 32% |
教師年資5至9年百分率 | 10% |
教師年資10年或以上百分率 | 58% |
學生班級
班級 | 班數 |
---|---|
中一 | 4 |
中二 | 4 |
中三 | 4 |
中四 | 4 |
中五 | 4 |
中六 | 4 |
總數 | 24 |
語文及教學
培養學生「兩文三語、中英兼擅」的能力。中一及中二全級數學科及部分班別的科學科以英語授課。中二至中三採用母語為教學語言的班別,輔以英語延展教學活動,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和運用英語;同時提升學生普通話聽說能力。學校早會以英語,粵語和普通話進行,創造豐富的語境,如英語活動、英語話劇、各項專題研習展示等,提升學生語文能力。
設上下學期統測週、上學期期考和期終考試。透過評估促進學習,鞏固所學。校本持續評估以日常課業、課堂表現、專題習作及測驗等表現作評核。
本校培養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,並為學生提供全面和均衡的課程
1. 各科老師設計多元化預習活動,如flipped classroom影片、工作紙等。培養學生預習的良好習慣。
2. 各學科制定促進自主學習的教與學配套,透過電子學習及BYOD自攜裝置計劃,以資訊科技作為增潤自主學習的工具。
3. 各科老師指導學生於課堂內善用筆記,深化學習資料整理的策略及延伸學習技巧。
4. 老師藉共同備課、互相觀課及課後檢視,加強學生的學習成效。
5. 全年舉辦多個學術周及主題周,全方位提升校內學習氣氛,並透過不同型式的主題活動,讓學生在趣味及生活中學習。
6. 透過跨學科專題研習,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,促進多元學習。
7. 中三推行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」及高中英文科小班教學。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及照顧學習差異,讓學生在高中選擇英語教學的學科;亦透過英語日、英文周、校際朗誦節及英語話劇等聯課活動,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。
8. 學校積極推動電子閱讀,為學生提升多元閱讀途徑。學生可透過學校提供的免費的電子閱讀平台,讓學生隨時隨地在線上閱讀過百本不同範疇的圖書,促進自主學習及建構知識的能力。
9. 學生參與不同的學科活動及比賽,並利用多個平台讓學生展示學習成果。
申請入學
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。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(適用於2024 年9月升讀中一)。甄選準則及比重︰
1. 教育局的成績次第名單(40%);2. 小學校內成績(30%); 3. 面試(10%); 4. 操行(10%); 5. 課外活動及獎項(10%)。
1. 中一新生家長日及中一暑期適應課程; 2. 中一及中二留校午膳計劃;
3. 輔導學長計劃; 4. 安全與健康周;
5. 中一生活營; 6. 學校體育推廣計劃之外展教練計劃;
7. 衞生署舉辦的「成長新動力」; 8. 正向教育活動。
其他資料
秉承世界各地龍岡宗親(劉、關、張、趙四姓)宏願,在香港興學育才,發揚文教,造福人群。因應時代趨勢,作均衡有效的施教及德育陶冶,推行均衡的教育及品德培育。
校風嚴謹純樸,教師嚴而有愛,學生篤學守規,待人有禮。社工與輔導組老師共同推行多項輔導計劃,讓學生融入校園生活及提升自我,加強自信。通過周會、班主任課、班級經營活動、早會專題演講及獎勵計劃,推行群體德育訓練,營造關愛校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