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校背景
地區
南區
宗教
天主教
就讀學生性別
女
創校年份
1975
學校費用
資助種類
資助
中一 | - |
中二 | - |
中三 | - |
中四 | - |
中五 | - |
中六 | - |
中一 | - |
中二 | - |
中三 | - |
中四 | $320 |
中五 | $320 |
中六 | $320 |
學校設施
學校師資
教育文憑人數百分率 | 70% |
學士人數百分率 | 100% |
碩士、博士或以上人數百分率 | 30% |
特殊教育培訓人數百分率 | 5% |
教師年資0至4年百分率 | 58% |
教師年資5至9年百分率 | 9% |
教師年資10年或以上百分率 | 33% |
學生班級
班級 | 班數 |
---|---|
中一 | 3 |
中二 | 3 |
中三 | 4 |
中四 | 4 |
中五 | 4 |
中六 | 4 |
總數 | 22 |
語文及教學
1. 本校重視學生語文發展,按教育局語言微調政策推行英語教學及英語延展課程,更因應學生英語能力不停提升,學校於2021年開始把所有高中理科科目改用英文作為教學語言,部分學科如數學、地理、經濟、企業管理及會計科均有英文組別,讓修讀學生容易銜接大學課程;2. 致力營造英語學習環境,全校廣播主要以英語為主,並聘用多名以英文為母語的英文教師外籍教師。學校設有英語角,每星期規定初中學生參與活動,鞏固英文能力。除中文科、中國歷史科及普通話科外,其他學科會和英文科合作,推行跨學科活動,讓學生認識更多英文詞彙,閱讀英語材料,為高中及未來升學鞏固基礎;3. 為能力稍遜的學生設有學習鞏固班;安排能力較強的學生參與聯校英文辯論比賽、英語話劇及公開演說等活動;4. 中文科設有戲劇融入語文課程,提高學生的中文水平;5. 定期舉行境外學習團,包括內地姊妹學校、美國、新加坡、英國等地,讓學生能有善用兩文三語的機會。
本校上下學期均設有統一測驗及考試各一次,以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。又大部份科目採用持續性評估,如:課堂表現、學習歷程檔案、專題研習、家課及小測等方法,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及進度。學校利用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表現,並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適時的支援。
學校致力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及創意思維,跨學科語文委員會推動跨學科英文課程的推展,營造全校英語學習的環境;加強數理科及創新科技教育的發展,並聘用港大及中大的專業團隊或教授作為顧問,與數理學科合作,提升教學效能及積極培育具有潛能的學生;各學科因應學科的特色引用不同的教學法,積極及持續優化教學法。優化上課時間表,設立「學習反思時段」及星期五的全方位學習活動時間,讓學生得到均衡的發展。本校又會透過不同的聯課活動,如全方位學習日、境外文化交流活動、制服團隊及每年舉辦的開放日等,擴闊學生的視野。本校同時重視其他學科的發展,願意投入資源,配合各學科的課程改革,學科成績表現理想。
申請入學
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。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(適用於2024 年9月升讀中一)。
本校一貫注重學生均衡發展,以下所示為自行分配中一學位收生的準則:
1. 學業成績 (40%) 2. 課外活動 (30%) 3. 面試表現 (30%) 4. 操行等第B級或以上
本校為中一新生舉行「中一新生家長日」及「暑期英數銜接課程」,讓她們盡快適應校園生活及本校課程;開課舉辦「中一探索潛能日營」及「中一團隊訓練營」,強化正能量,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及提升對學校的歸屬感。本校注重學生身心發展,中一至中五級學生留校午膳後會參與各科組的不同活動,享受校園豐富多采的生活,所有學生亦須參加「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」,又於課餘參加不同興趣班、義務工作及聯課活動,建立健康正面的人生觀。
其他資料
本校致力培育學生品德,令使自發向善、自愛自律、自我挑戰,並勇於承擔責任。我們期望學生透過實踐,敦品勵學,充實人生,貢獻社會。
1. 本校校風純樸,著重培育學生品德,營造「培德是我家」的關顧文化。另設有多項計劃幫助學生融入校園生活及建立正確價值觀,如「培德義工隊」、「小良伴計劃」、「柏姬達獎勵計劃」等。近年積極推動學生社區活動,例如與香港仔坊會合作「培坊長者學苑」、與區內長者推動跨代共融的精神;
2. 每年舉行開放日活動,讓不同能力的學生能各展所長,並凝聚學生團結精神,如「綠滿培德齊送暖」環保活動、「珍情」懷舊活動、創業巿集營商活動及創意活動日等;
3. 全校採用訓輔合一方法支援學生成長,恩威並施,營造和諧校園;
4. 積極參與義工服務,常設義工團隊超過100人,培養學生同理心和關愛精神。
5. 在活動外,更於各科目課程中滲進價值觀教育元素,致力培育學生品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