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校背景
地區
西貢區
宗教
道教
就讀學生性別
男女
創校年份
1998
學校費用
資助種類
資助
中一 | - |
中二 | - |
中三 | - |
中四 | - |
中五 | - |
中六 | - |
中一 | - |
中二 | - |
中三 | - |
中四 | $340 |
中五 | $340 |
中六 | $340 |
學校設施
學校師資
教育文憑人數百分率 | 52% |
學士人數百分率 | 100% |
碩士、博士或以上人數百分率 | 31% |
特殊教育培訓人數百分率 | 48% |
教師年資0至4年百分率 | 31% |
教師年資5至9年百分率 | 9% |
教師年資10年或以上百分率 | 60% |
學生班級
班級 | 班數 |
---|---|
中一 | 3 |
中二 | 3 |
中三 | 4 |
中四 | 4 |
中五 | 4 |
中六 | 4 |
總數 | 22 |
語文及教學
1. 推行教學語言微調政策,按學生能力於個別班別使用英語教授數學科。至於有收錄非華語學生的初中班別,非華語學生會以英語學習數學、生活與社會、科學、科學(中三生物、化學、物理)、地理、歷史、普通電腦、宗教倫理、視覺藝術、音樂、設計與科技、家政、體育、生活教育及STEM校本課程。
2. 三位外籍英語教師任教初中及高中英文科。
3. 多年來不少優秀非華語學生入讀本校,本地學生可以藉著課堂及日常接觸的機會,與非華語學生以英語溝通,對提升英語有極大幫助。
1. 評估學生各方面能力,除了三次考試外,課堂表現、家課成績、測驗分數及活動表現,亦計算在成績表內,以作進展性評估。
2. 替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安排特別試場、考試加時、放大試卷、讀卷等調適,讓學生得到公平的評核。
1. STEM校本課程:教導學生編程知識及技能,設計及製作智能產品。
2. 推動學生自主學習:致力發展電子學習及合作學習法,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。
3. 提升閱讀風氣:設早讀課、閱讀會、流動漂書車;舉辦好書分享、作家講座、野餐閱讀、閱讀散步等活動;推行電子閱讀計劃及跨課程閱讀計劃。
4. 源源創藝在圓玄計劃:從視覺藝術、音樂及設計與科技科中選修一項,深入發展個人興趣。
5. 每年均舉辦眾多考察及遊學活動,曾到訪英國、南韓、日本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台灣及北京等,擴闊同學視野。
6. 初中設拔尖補底班,高中課後及長假期均需補課。
7. 曾參與教育局校本支援服務,分別支援中文、數學及STEM教育。又增聘輔導教師,協助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。
8. 積極與外間不同專業團體合作,為學生提供優質教學。
9. Wi-Fi覆蓋全校,不同學科分階段進行電子教學,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。
申請入學
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。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(適用於2024 年9月升讀中一)。收生準則:學業成績 50%; 操行 30%; 面試 10%; 課外活動表現 5%; 評語 5%。
1. 舉辦中一銜接課程、中一歷奇訓練營、暑期中英數補習班及中一新生輔導日,協助學生了解及適應新的學習環境,讓家長及學生認識升中遇到的挑戰及訂定預防策略。
2. 早上安排太極操訓練,自中一至中六級分階段教授不同的太極拳法,由淺入深,養成終身運動的良好習慣。
其他資料
本校秉承母會「以道為宗,以德為化,以修為教,以仁為育」的辦學宗旨,推行「道化教育」,並以「明道立德」為校訓,透過品德和學業兼備的全人教育,使學生在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。
1. 本校提倡關愛校園,連續14年獲授「關愛校園獎勵計劃─關愛校園」榮譽,曾2度榮獲「關愛校園主題大獎」(主題:「逆境無懼校園顯關愛」及「牽引共融」)。同時,亦獲得「樂繫校園獎勵計劃」榮譽獎,以及「知識連繫」、「人際連繫」、「情意連繫」特別大獎。
2. 透過早會、周會、班主任課、公民教育課、宗教倫理課,融合品德、公民和環境教育。
3. 推行「中一師生心連心計劃」,安排師生每兩周一次聚會,建立師徒制。
4. 設立「做得好Well Done」獎勵計劃,鼓勵各個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。
5. 成立「生命守門員」、「思健精神健康大使」及社會服務隊及公益少年團,參與社區服務及慈善活動,曾榮獲「最佳學生及青年義工計畫比賽中學組冠軍」及「卓越人道校園獎」。
6. 每年舉辦兩次社區服務日,讓學生服務及關心自己的社區,並獲得「第一屆學校社會責任獎」及於「好人好事」表揚計劃中獲表揚。